为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,切实提高师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,2025 年 4 月 2 日,我校保卫工作部(保卫处)联合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成功举办“防范电信网络诈骗”专题讲座。
反诈中心舒瑞警官结合当前诈骗新趋势,为体育学院 150 余名班委班干部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防诈知识盛宴,为增强互动效果,讲座特别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,同学们踊跃参与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化了对防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。

一、电诈危害:侵蚀社会根基的毒瘤
舒瑞警官在讲座中指出,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是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。在社会治安上,其发案率不断攀升,严重影响社会稳定,快速增长的态势也极大挑战社会治理;经济层面,受害者损失惨重,不少家庭因此破产,生活陷入困境。而且,作为主要刑事犯罪之一,电诈不仅扰乱社会秩序,还因跨国作案成为全球治理难题,冲击国际经济金融秩序。毫不夸张地说,电信网络诈骗如同恶性毒瘤,全方位侵蚀社会根基。据此,舒瑞警官强调“高校师生因社会经验不足、信息敏感度高,正成为诈骗分子的重点目标。”
二、认清本质:揭开电诈的神秘面纱
究竟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?舒瑞警官介绍,电信网络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利用电信网络技术,通过远程、非接触的方式实施诈骗,诱骗受害者转账汇款。
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,舒瑞警官详细拆解了六类高发电信诈骗套路:
1. 刷单返利诈骗:骗子先用小额返利作诱饵,诱使受害者大额投入后消失。
2. 虚假投资诈骗:以高收益投资项目为幌子,吸引受害者上钩致其血本无归。
3. 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:以退款、理赔等理由,骗取信任并诱导受害者转账。
4. 虚假贷款诈骗:要求受害者先缴纳各种费用,却从不放款。
5. 冒充领导熟人诈骗:利用受害者信任,轻易骗取钱财。
6. 冒充公检法诈骗:制造司法威慑,迫使受害者就范。
三、防范陷阱:莫让自己沦为帮凶
针对校园中多发的“帮信罪”(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),舒瑞警官结合实际发生的案例,向师生们发出了警示:在学生群体中,出租出售银行卡、协助架设GOIP设备、参与“跑分”洗钱等行为,均已构成刑事犯罪。舒瑞警官呼吁广大师生:“切勿为了蝇头小利而触碰法律红线。”大家务必提高警惕,切勿随意参与来源不明的网络活动。
四、防骗指南:牢记要点守护财产安全
为帮助师生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,舒瑞警官在讲座中分享了一系列实用的防骗技巧:
1. 坚决不点手机短信链接,防止恶意程序窃取个人信息;
2. 绝不给索要“短信验证码”的人提供验证码,牢牢守护资金安全的关键防线;
3. 秉持不信“接的”,相信“打的”原则,一旦涉及资金事务,主动通过官方渠道核实;
4. 时刻留意假冒网站,仔细辨别网址,避免输入个人敏感信息。
此次专题讲座是我校构建"全员反诈"防护体系的重要举措,通过培养班干部成为"反诈宣传员",将防范知识辐射至各班级,切实筑牢校园反诈防火墙。下一步,学校将持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,多部门联动筑牢校园安全防线,为师生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。